永夜漂流(17)
他按下启动按钮,但毫无反应。
他又按了一次,还是没有反应。
他的心跳开始加速。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
保持冷静,他思忖着。
五分钟之前还能用呢。
他又试了一次,拨弄钥匙、油门,又按下启动按钮。
他拉下护目镜,挂在脖子上,难以置信地盯着这台毫无反应的摩托雪橇。
他下了车,后退一步,仿佛站远一点能更好地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可他看到的只是一台他弄不明白的机器。
一股可怕的恐慌感涌进喉咙深处。
他们被困住了,困在这个距天文台好几英里、距气象站更远的地方。
这中间一片荒芜—没有绿洲,也没有庇护所,除了空旷无边的冻原之外一无所有。
要是他们走路的话,很可能会冻死。
艾莉丝在后座上动来动去,等着他接下来的行动。
奥古斯丁瘫倒在雪地上—不是因为他想这样,而是因为他的双腿再也支撑不住了。
他实在是愚蠢至极,离开了这片被遗弃的土地上唯一的避难所。
他头靠摩托雪橇侧面,死死盯着空中的白色旋涡。
冷风已经掩盖了他们来时的轨迹。
只能这样了吗,等待寂静而冰冷的死亡?可他才下定决心,不能就这样死去。
艾莉丝的一只小脚轻触他的肩头,他未加思索便伸手将她的靴子捧在手中,贴向脸颊。
“我很抱歉。
”他说,话音未落,风声就已将它们吞没。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裸露的肌肤被暴风雪侵袭后留下的阵阵刺痛。
在眼睑闭合的黑暗中,他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闪烁光线,而当他睁开双眼,皑皑积雪的刺目白光让他瞬间失明。
这将是一个安静的结局—他们可以继续向前跋涉,或是往回走,抑或留在原地,站在这台一动不动的摩托雪橇旁。
无论哪种选择,奥古斯丁看到的都是同一种结局、同样的后果。
他想像着艾莉丝的双眼被霜冻缝合,瘀青渗进她的脸颊。
都是他的错,是他把他们带到这里,是他把他们从安全无虞的天文台带到这洁白险恶的茫茫荒野中。
他盯着右脚踏板旁边的燃料阀已经有一会儿了,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在看什么:一个拨到“启动”和“关闭”中间的开关。
奥古斯丁跪在地上,把脸凑近阀门。
字迹清晰无误—也许是艾莉丝下车时踢到了它?他把开关一直拧到“启动”的位置,然后慢慢站起身。
他一边摸索着电源开关,一边默默地祈祷了一声。
摩托雪橇重新咆哮起来,他如释重负,浑身轻松。
他将颤抖的双手放在车把上,紧紧握牢以缓解震颤。
他比以往更深刻地领会到了这片土地的险恶。
儘管如此,他还是驾着摩托雪橇一路前行—在低垂而漠然的太阳下,踏上这看似无穷无尽,实则可以丈量的遥远征途,驶向空茫的远方。
日光渐暗,他们停下车,解下帐篷过夜。
奥吉想找一块巨石、一棵小树,或是一个高大的雪堆来挡风,使他们的营帐儘量隐蔽,但四周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只好在摩托雪橇旁扎营。
帐篷是圆锥形的,一个橘色锥体矗立在一片白茫茫的景色中。
帐篷的萤光面料映得雪地泛出幽蓝的光。
他们安顿下来后,艾莉丝脱下头盔,摘下两层帽子,吃晚饭时则一直戴着那顶翡翠绿的绒球帽和黄色的护目镜。
没有能用来生火的东西。
他们在帐篷里抱在一起,凛冽的狂风在他们身边呼啸,橘色篷布在铝制支架上绷得紧紧的。
帐篷钉在浅浅的洞里吱吱作响。
奥古斯丁希望他们能顺利度过这个夜晚,希望在他们睡着的时候,帐篷不会在平滑的冻原上滑来滑去。
他把烤豆罐头当作榔头,在它允许使力的範围内,全力将帐篷钉敲进积雪深处。
他们把那罐豆子在小煤油炉上加热,打开帐篷盖通风。
黑夜降临了。
艾莉丝随着拍打帐篷的风轻声哼唱。
没有必要说话,也无话可说。
奥古斯丁咀嚼着,听着风的凄凉呻吟,突然又觉得是不祥之兆,于是再次思考是否应该回去,带着艾莉丝远离安全的天文台是不是个错误。
晚饭过后,他们爬出帐篷的帘门看星星。
天空星辰密布,但那个晚上,北极光如水般在空气中蕩漾,绿色的、紫色的、蓝色的极光舞动闪耀,满幕星光不过是为之衬托的平凡背景。
他们向外走了一点点,离帐篷内电灯的光线远了一些,沉醉在极光中,仿佛想随某一道耀眼光线爬上天空。
过了一会儿,极光暗淡下来,直至完全消散。
奥吉不确定他们看了多久,他转过头,看到萤光橘色帐篷上空残留的最后一丝绿光也逐渐淡出视野。
当天晚上他们睡得很好,鼻腔中的呼吸升腾为雾气,被厚实衣物捆缚的身体面向彼此,下意识地寻找着暖意,而冷风则继续呼号,在他们周围歌唱。
早晨,他们又吃了一罐豆子,这罐里面混合了猪肉块。
饭后,他们取下帐篷,将冻原收拾乾净,抹去过夜的痕迹,继续朝东行进。
白昼在他们眼前铺展开来,苍白而无穷。
他们看起来仿佛根本没有向远处前进,只不过是在一架隐形的跑步机上奔跑。
傍晚时分,他们看到一只北极兔蹦蹦跳跳经过冻原。
它用后腿猛烈地蹦跶着,像踩着高跷,喜欢跳得更高而非更远。
那天晚上扎营时,他们又看见另一只兔子,或许是同一只兔子,在附近蹦跶。
奥吉把那只兔子指给艾莉丝,她正嚼着一大口用煤油炉加热过的奶油玉米,咂咂有声。
“这样它们就能看得更远了。
”她说。
他一阵沉默。
她太少说话了,他每次都得费会儿神才能回应她。
他意识到,她对极地野生动物的了解十分详尽,想到她反复读的那本《北极野外指南》,她或许已经记住了所有的东西。
他感到一丝后悔。
过去几年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却从未试着学习一星半点与之相关的东西—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也不是故意为之。
他身边的这个小孩儿知道狼、麝牛和北极兔,而奥古斯丁只了解几十亿英里外的遥远星辰。
他一生辗转于不同的地方,却从未试着了解他遇到过的任何文化、野生动物或地理环境,不曾了解那些近在眼前的事物。
它们似乎稍纵即逝,不值一提。
他的目光一直停在那遥远的地方,当地的见闻他都是在无意中获悉的。
当他的同事们探索各个研究基地附近的区域,在丛林中徒步旅行或是去城市观光游览时,奥古斯丁只是更加埋首于天空,阅读与他研究方向相关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每週在天文台里花上七十个小时,试图一瞥一百三十亿年前的历史,却鲜少关注他生活的当下。
曾经也有过一些露营旅行,有过一些仰望星辰的夜晚,但那要么是因为有让他兴奋的酒精,要么是因为对头顶天空的癡迷,绝不是因为那时刻本身。
奥古斯丁几乎都记不起那些旅行了。
长久以来,他都挺直了脖子望向苍穹,总是错过地球上那么多无与伦比的美景。
在记忆中留下印象的只有他收集的资料和记录的天体活动。
他活了这么久,体验却少得出奇。
那天晚上又出现了极光,全是绿色的,持续了很长时间。
他和艾莉丝坐在帐篷口,关了电灯,一直看到最后一波光晕从天空退尽。
爬回睡袋时,他心潮澎湃。
艾莉丝脸上露出的惊歎表情,几乎跟极光一样令人动容。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直至沉入梦乡。
他忘记他们已经骑了多远,还要再骑多远,只记得身旁艾莉丝的呼吸声、风的悲吟、脚趾和手指上冷冰冰的刺痛感,以及一种强烈而陌生的感受—清醒而满足地活着。
又经过一整天的骑行,又在冻原上露宿一晚,然后,在第四天的早晨,他们驶到了山脉边缘。
周围的地形逐渐变得崎岖不平,古生代岩石从积雪中耸立出来,露出锋利的黑色锯齿。
到了中午,已经很难找到可供摩托雪橇穿行的路了。
在山脉的另一侧,哈森湖在陡峻的山峰下铺展。
由于之前从未有过类似的旅程,奥古斯丁被这样的地形搞得既惊讶又气恼。
有山道吗?他是否错过了一条更便捷的路线?前面的道路危险重重,但他们缓缓前行,一路向山上开,锋利的防滑钉刺进冰雪中。
一连几个小时,他们都小心翼翼地骑着摩托雪橇前进。
等他们抵达一段笔直的路径后,地势渐缓,微微倾斜。
奥吉舒了一口气,加足马力迅疾行驶,将沿路的景色飞快地抛在身后,仿佛又回到了平滑空旷的冻原上。
滑雪板在飞雪中穿梭,雪末如波浪泡沫一般在他们面前聚成一道白色的波峰。
如释重负和全速前进都持续不久。
当地形再次变得複杂起来,奥古斯丁已经无法透过漫天飞雪看清东西。
没过多久,他们意外地撞上一块隐蔽的巨石,从摩托雪橇的椅座上摔了下来。
腾在空中、飞过车把时,奥古斯丁好奇自己的身体能否受得住这样的落地,他们是不是早该回头,自己还能不能再站起来。
这次撞击将冷风从他身体里挤了出去,他一边调整呼吸,一边挨个儿移动肢体,发现什么也没缺后,松了一口气。
他转过头,看见身旁的艾莉丝已经站起身,瞧着她在摔下的地方留下的雪天使。
他坐起身,环顾四周,意识到摩托雪橇已经报废。
车子侧身倒在一边,一个滑雪板已经碎裂。
他慢慢地站起身,想看看有什么能补救的。
然而,当他将摩托雪橇翻过来,想要重新开机时,引擎只是嘎嘎作响。
不会再有回程了。
奥吉是在哪里听过这句话的?他努力地回想。
艾莉丝和奥吉收拾好他们能携带的装备,撇下剩余的东西,然后在四肢酸痛的情况下,踩着裸露的岩石和薄冰继续负重赶路。
他们徒步了数小时。
地形再次变得陡峭。
到达其中一座低矮的山峰时,白日将尽,他们也已精疲力竭。
但在那里,站在高处,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山下的湖—一片巨大的冰面。
在夕阳下,他们看得到山脚下的气象站。
虽然只有几间小棚子和一处高大的天线阵列,但这景象无疑令人欢欣鼓舞。
那是他们的新家—现在已经无路可退了。
他们最后一次扎营,第二天清晨开始下山。
几个小时后,当他们终于翻越高原到达山下的营地,日光刚刚开始变暗。
营地不算大。
在湖边积雪覆盖的平地上,有一顶低矮的半圆形绿色帆布帐篷,旁边是两顶形状类似但稍大一些的白色帐篷,每一顶帐篷都配有一根小巧的烟囱。
帐篷的右侧耸立着一片高大纤细的天线矩阵和一座小型无线电站。
湖岸边依旧积着雪,但土石地面已经显露出来。
湖中央有一座小岛,即使在他站着的地方,也能看到岛上有几只北极兔跃到高空,隔着冰冻的湖面好奇地望着他们。
湖里的冰块嘎吱作响,像冰冻的铃铛彼此蹭擦发出悦耳的声音。
这新鲜而热情的声音,替代了狂风横扫冻原时肆无忌惮的呼啸。
他们与凛冽的寒风相处了许久,但在气象站却听不到半点风声。
奥古斯丁环顾这座依偎在大湖岸边的小小营地,一阵温暖轻柔的微风拂过他结冰的鬍子。
春天翩然到来。
积雪开始融化了。
气闸舱打开了。
苏利看着机械门向后摆开,露出一道狭窄的口子,通往外部深不可测、一片虚无的宇宙。
黛维先爬出去,苏利紧随其后。
苏利抓住外闸门的边缘,调整了一会儿呼吸,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然后踏进真空。
从外部看,“乙太号”庞大无比,主要由储藏罐、辐射遮罩罩、太阳能电池板和推进系统组成—这些是宇航员们从内部看不到的东西。
苏利转头看旋转着的离心舱,它与飞船其他部位相比显得尤其迷你。
他们六个人竟然在那里生活了这么久,在这片茫茫宇宙中挤在那一处小地方,真是令人惊奇。
她将自己推过温室走廊和生命保障区域,经过实验舱,到达圆形的穹顶,在那里,她用巨大的白色手套朝那四张紧贴着玻璃的脸挥手。
“目前为止,一切都好。
”苏利在通信头盔内说道。
她转过头,发现几码之外的黛维没有在看“乙太号”,而是凝望着宇宙深处。
苏利也转身看去。
突然之间,飞船看起来一点也不大,反而微乎其微。
她听到哈珀询问黛维是否準备就绪。
“收到,準备就绪。
”黛维重複道。
黛维和苏利慢慢飘向通信天线盘基座所在处。
它曾与“乙太号”船身相连,位于船尾,在推进系统之前、储藏罐之后。
远端整修工具是一条灵活的机械长臂,位于船身另一侧,可修理生活区和工作区出现的舱外问题,但还不够长,够不到天线盘基座。
黛维和苏利缓慢移动着,像贴着高山的登山者一样在船身上匍匐行进,依靠繫绳与飞船固定,一长串钢丝绳在她们身后飘蕩,像是蜘蛛吐出的银色丝线。
在控制舱内,其余宇航员依靠固定在她们头盔上的舱外活动摄像机与她们保持同步。
哈珀确保她们沿正确路线前进,当她们对路线产生犹疑时,偶尔会给出建议,但大多数时间则保持沉默,让她们根据自己的速度行进。
此时只有一条细绳确保她不会坠入虚空,这一刻,苏利对哈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激。
上一次太空任务中,与她共事的上一任指挥官在她工作时不断指挥她,向她发送各种指令,仿佛她是电子游戏中他的化身,而不是独立自主的专家。
那是十几年前,她刚刚完成艾斯肯项目,第一次进入太空,在国际空间站生活,执行为期十个月的研究任务。
她是年轻,可并不蠢,但她还是沉默不言。
在那时,她已经听说了“乙太号”选拔委员会开始物色人选的传闻,有传言说那次太空任务中的每个人都相当于在接受考查。
她迫切地想上他们的名单。
第一次太空之旅令她坚信,自己会倾尽一切加入“乙太号”。
那时候,準备工作已经进行了数年,飞船本身在太空中组装的同时绕地环行,而他们则在地球上製造相关元件。
时机合适时,她在国际空间站中能看到“乙太号”。
日光照射在船身上,它远远看来像颗人造星星那般熠熠闪耀。
当“乙太号”完成漫长旅行,航行到木星并返回,最终会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为后者的固定组成部分。
👥+0回应(0)(DMCA Compliance - Abuse 投诉)
他按下启动按钮,但毫无反应。
他又按了一次,还是没有反应。
他的心跳开始加速。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
保持冷静,他思忖着。
五分钟之前还能用呢。
他又试了一次,拨弄钥匙、油门,又按下启动按钮。
他拉下护目镜,挂在脖子上,难以置信地盯着这台毫无反应的摩托雪橇。
他下了车,后退一步,仿佛站远一点能更好地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可他看到的只是一台他弄不明白的机器。
一股可怕的恐慌感涌进喉咙深处。
他们被困住了,困在这个距天文台好几英里、距气象站更远的地方。
这中间一片荒芜—没有绿洲,也没有庇护所,除了空旷无边的冻原之外一无所有。
要是他们走路的话,很可能会冻死。
艾莉丝在后座上动来动去,等着他接下来的行动。
奥古斯丁瘫倒在雪地上—不是因为他想这样,而是因为他的双腿再也支撑不住了。
他实在是愚蠢至极,离开了这片被遗弃的土地上唯一的避难所。
他头靠摩托雪橇侧面,死死盯着空中的白色旋涡。
冷风已经掩盖了他们来时的轨迹。
只能这样了吗,等待寂静而冰冷的死亡?可他才下定决心,不能就这样死去。
艾莉丝的一只小脚轻触他的肩头,他未加思索便伸手将她的靴子捧在手中,贴向脸颊。
“我很抱歉。
”他说,话音未落,风声就已将它们吞没。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裸露的肌肤被暴风雪侵袭后留下的阵阵刺痛。
在眼睑闭合的黑暗中,他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闪烁光线,而当他睁开双眼,皑皑积雪的刺目白光让他瞬间失明。
这将是一个安静的结局—他们可以继续向前跋涉,或是往回走,抑或留在原地,站在这台一动不动的摩托雪橇旁。
无论哪种选择,奥古斯丁看到的都是同一种结局、同样的后果。
他想像着艾莉丝的双眼被霜冻缝合,瘀青渗进她的脸颊。
都是他的错,是他把他们带到这里,是他把他们从安全无虞的天文台带到这洁白险恶的茫茫荒野中。
他盯着右脚踏板旁边的燃料阀已经有一会儿了,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在看什么:一个拨到“启动”和“关闭”中间的开关。
奥古斯丁跪在地上,把脸凑近阀门。
字迹清晰无误—也许是艾莉丝下车时踢到了它?他把开关一直拧到“启动”的位置,然后慢慢站起身。
他一边摸索着电源开关,一边默默地祈祷了一声。
摩托雪橇重新咆哮起来,他如释重负,浑身轻松。
他将颤抖的双手放在车把上,紧紧握牢以缓解震颤。
他比以往更深刻地领会到了这片土地的险恶。
儘管如此,他还是驾着摩托雪橇一路前行—在低垂而漠然的太阳下,踏上这看似无穷无尽,实则可以丈量的遥远征途,驶向空茫的远方。
日光渐暗,他们停下车,解下帐篷过夜。
奥吉想找一块巨石、一棵小树,或是一个高大的雪堆来挡风,使他们的营帐儘量隐蔽,但四周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只好在摩托雪橇旁扎营。
帐篷是圆锥形的,一个橘色锥体矗立在一片白茫茫的景色中。
帐篷的萤光面料映得雪地泛出幽蓝的光。
他们安顿下来后,艾莉丝脱下头盔,摘下两层帽子,吃晚饭时则一直戴着那顶翡翠绿的绒球帽和黄色的护目镜。
没有能用来生火的东西。
他们在帐篷里抱在一起,凛冽的狂风在他们身边呼啸,橘色篷布在铝制支架上绷得紧紧的。
帐篷钉在浅浅的洞里吱吱作响。
奥古斯丁希望他们能顺利度过这个夜晚,希望在他们睡着的时候,帐篷不会在平滑的冻原上滑来滑去。
他把烤豆罐头当作榔头,在它允许使力的範围内,全力将帐篷钉敲进积雪深处。
他们把那罐豆子在小煤油炉上加热,打开帐篷盖通风。
黑夜降临了。
艾莉丝随着拍打帐篷的风轻声哼唱。
没有必要说话,也无话可说。
奥古斯丁咀嚼着,听着风的凄凉呻吟,突然又觉得是不祥之兆,于是再次思考是否应该回去,带着艾莉丝远离安全的天文台是不是个错误。
晚饭过后,他们爬出帐篷的帘门看星星。
天空星辰密布,但那个晚上,北极光如水般在空气中蕩漾,绿色的、紫色的、蓝色的极光舞动闪耀,满幕星光不过是为之衬托的平凡背景。
他们向外走了一点点,离帐篷内电灯的光线远了一些,沉醉在极光中,仿佛想随某一道耀眼光线爬上天空。
过了一会儿,极光暗淡下来,直至完全消散。
奥吉不确定他们看了多久,他转过头,看到萤光橘色帐篷上空残留的最后一丝绿光也逐渐淡出视野。
当天晚上他们睡得很好,鼻腔中的呼吸升腾为雾气,被厚实衣物捆缚的身体面向彼此,下意识地寻找着暖意,而冷风则继续呼号,在他们周围歌唱。
早晨,他们又吃了一罐豆子,这罐里面混合了猪肉块。
饭后,他们取下帐篷,将冻原收拾乾净,抹去过夜的痕迹,继续朝东行进。
白昼在他们眼前铺展开来,苍白而无穷。
他们看起来仿佛根本没有向远处前进,只不过是在一架隐形的跑步机上奔跑。
傍晚时分,他们看到一只北极兔蹦蹦跳跳经过冻原。
它用后腿猛烈地蹦跶着,像踩着高跷,喜欢跳得更高而非更远。
那天晚上扎营时,他们又看见另一只兔子,或许是同一只兔子,在附近蹦跶。
奥吉把那只兔子指给艾莉丝,她正嚼着一大口用煤油炉加热过的奶油玉米,咂咂有声。
“这样它们就能看得更远了。
”她说。
他一阵沉默。
她太少说话了,他每次都得费会儿神才能回应她。
他意识到,她对极地野生动物的了解十分详尽,想到她反复读的那本《北极野外指南》,她或许已经记住了所有的东西。
他感到一丝后悔。
过去几年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却从未试着学习一星半点与之相关的东西—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也不是故意为之。
他身边的这个小孩儿知道狼、麝牛和北极兔,而奥古斯丁只了解几十亿英里外的遥远星辰。
他一生辗转于不同的地方,却从未试着了解他遇到过的任何文化、野生动物或地理环境,不曾了解那些近在眼前的事物。
它们似乎稍纵即逝,不值一提。
他的目光一直停在那遥远的地方,当地的见闻他都是在无意中获悉的。
当他的同事们探索各个研究基地附近的区域,在丛林中徒步旅行或是去城市观光游览时,奥古斯丁只是更加埋首于天空,阅读与他研究方向相关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每週在天文台里花上七十个小时,试图一瞥一百三十亿年前的历史,却鲜少关注他生活的当下。
曾经也有过一些露营旅行,有过一些仰望星辰的夜晚,但那要么是因为有让他兴奋的酒精,要么是因为对头顶天空的癡迷,绝不是因为那时刻本身。
奥古斯丁几乎都记不起那些旅行了。
长久以来,他都挺直了脖子望向苍穹,总是错过地球上那么多无与伦比的美景。
在记忆中留下印象的只有他收集的资料和记录的天体活动。
他活了这么久,体验却少得出奇。
那天晚上又出现了极光,全是绿色的,持续了很长时间。
他和艾莉丝坐在帐篷口,关了电灯,一直看到最后一波光晕从天空退尽。
爬回睡袋时,他心潮澎湃。
艾莉丝脸上露出的惊歎表情,几乎跟极光一样令人动容。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直至沉入梦乡。
他忘记他们已经骑了多远,还要再骑多远,只记得身旁艾莉丝的呼吸声、风的悲吟、脚趾和手指上冷冰冰的刺痛感,以及一种强烈而陌生的感受—清醒而满足地活着。
又经过一整天的骑行,又在冻原上露宿一晚,然后,在第四天的早晨,他们驶到了山脉边缘。
周围的地形逐渐变得崎岖不平,古生代岩石从积雪中耸立出来,露出锋利的黑色锯齿。
到了中午,已经很难找到可供摩托雪橇穿行的路了。
在山脉的另一侧,哈森湖在陡峻的山峰下铺展。
由于之前从未有过类似的旅程,奥古斯丁被这样的地形搞得既惊讶又气恼。
有山道吗?他是否错过了一条更便捷的路线?前面的道路危险重重,但他们缓缓前行,一路向山上开,锋利的防滑钉刺进冰雪中。
一连几个小时,他们都小心翼翼地骑着摩托雪橇前进。
等他们抵达一段笔直的路径后,地势渐缓,微微倾斜。
奥吉舒了一口气,加足马力迅疾行驶,将沿路的景色飞快地抛在身后,仿佛又回到了平滑空旷的冻原上。
滑雪板在飞雪中穿梭,雪末如波浪泡沫一般在他们面前聚成一道白色的波峰。
如释重负和全速前进都持续不久。
当地形再次变得複杂起来,奥古斯丁已经无法透过漫天飞雪看清东西。
没过多久,他们意外地撞上一块隐蔽的巨石,从摩托雪橇的椅座上摔了下来。
腾在空中、飞过车把时,奥古斯丁好奇自己的身体能否受得住这样的落地,他们是不是早该回头,自己还能不能再站起来。
这次撞击将冷风从他身体里挤了出去,他一边调整呼吸,一边挨个儿移动肢体,发现什么也没缺后,松了一口气。
他转过头,看见身旁的艾莉丝已经站起身,瞧着她在摔下的地方留下的雪天使。
他坐起身,环顾四周,意识到摩托雪橇已经报废。
车子侧身倒在一边,一个滑雪板已经碎裂。
他慢慢地站起身,想看看有什么能补救的。
然而,当他将摩托雪橇翻过来,想要重新开机时,引擎只是嘎嘎作响。
不会再有回程了。
奥吉是在哪里听过这句话的?他努力地回想。
艾莉丝和奥吉收拾好他们能携带的装备,撇下剩余的东西,然后在四肢酸痛的情况下,踩着裸露的岩石和薄冰继续负重赶路。
他们徒步了数小时。
地形再次变得陡峭。
到达其中一座低矮的山峰时,白日将尽,他们也已精疲力竭。
但在那里,站在高处,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山下的湖—一片巨大的冰面。
在夕阳下,他们看得到山脚下的气象站。
虽然只有几间小棚子和一处高大的天线阵列,但这景象无疑令人欢欣鼓舞。
那是他们的新家—现在已经无路可退了。
他们最后一次扎营,第二天清晨开始下山。
几个小时后,当他们终于翻越高原到达山下的营地,日光刚刚开始变暗。
营地不算大。
在湖边积雪覆盖的平地上,有一顶低矮的半圆形绿色帆布帐篷,旁边是两顶形状类似但稍大一些的白色帐篷,每一顶帐篷都配有一根小巧的烟囱。
帐篷的右侧耸立着一片高大纤细的天线矩阵和一座小型无线电站。
湖岸边依旧积着雪,但土石地面已经显露出来。
湖中央有一座小岛,即使在他站着的地方,也能看到岛上有几只北极兔跃到高空,隔着冰冻的湖面好奇地望着他们。
湖里的冰块嘎吱作响,像冰冻的铃铛彼此蹭擦发出悦耳的声音。
这新鲜而热情的声音,替代了狂风横扫冻原时肆无忌惮的呼啸。
他们与凛冽的寒风相处了许久,但在气象站却听不到半点风声。
奥古斯丁环顾这座依偎在大湖岸边的小小营地,一阵温暖轻柔的微风拂过他结冰的鬍子。
春天翩然到来。
积雪开始融化了。
气闸舱打开了。
苏利看着机械门向后摆开,露出一道狭窄的口子,通往外部深不可测、一片虚无的宇宙。
黛维先爬出去,苏利紧随其后。
苏利抓住外闸门的边缘,调整了一会儿呼吸,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然后踏进真空。
从外部看,“乙太号”庞大无比,主要由储藏罐、辐射遮罩罩、太阳能电池板和推进系统组成—这些是宇航员们从内部看不到的东西。
苏利转头看旋转着的离心舱,它与飞船其他部位相比显得尤其迷你。
他们六个人竟然在那里生活了这么久,在这片茫茫宇宙中挤在那一处小地方,真是令人惊奇。
她将自己推过温室走廊和生命保障区域,经过实验舱,到达圆形的穹顶,在那里,她用巨大的白色手套朝那四张紧贴着玻璃的脸挥手。
“目前为止,一切都好。
”苏利在通信头盔内说道。
她转过头,发现几码之外的黛维没有在看“乙太号”,而是凝望着宇宙深处。
苏利也转身看去。
突然之间,飞船看起来一点也不大,反而微乎其微。
她听到哈珀询问黛维是否準备就绪。
“收到,準备就绪。
”黛维重複道。
黛维和苏利慢慢飘向通信天线盘基座所在处。
它曾与“乙太号”船身相连,位于船尾,在推进系统之前、储藏罐之后。
远端整修工具是一条灵活的机械长臂,位于船身另一侧,可修理生活区和工作区出现的舱外问题,但还不够长,够不到天线盘基座。
黛维和苏利缓慢移动着,像贴着高山的登山者一样在船身上匍匐行进,依靠繫绳与飞船固定,一长串钢丝绳在她们身后飘蕩,像是蜘蛛吐出的银色丝线。
在控制舱内,其余宇航员依靠固定在她们头盔上的舱外活动摄像机与她们保持同步。
哈珀确保她们沿正确路线前进,当她们对路线产生犹疑时,偶尔会给出建议,但大多数时间则保持沉默,让她们根据自己的速度行进。
此时只有一条细绳确保她不会坠入虚空,这一刻,苏利对哈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激。
上一次太空任务中,与她共事的上一任指挥官在她工作时不断指挥她,向她发送各种指令,仿佛她是电子游戏中他的化身,而不是独立自主的专家。
那是十几年前,她刚刚完成艾斯肯项目,第一次进入太空,在国际空间站生活,执行为期十个月的研究任务。
她是年轻,可并不蠢,但她还是沉默不言。
在那时,她已经听说了“乙太号”选拔委员会开始物色人选的传闻,有传言说那次太空任务中的每个人都相当于在接受考查。
她迫切地想上他们的名单。
第一次太空之旅令她坚信,自己会倾尽一切加入“乙太号”。
那时候,準备工作已经进行了数年,飞船本身在太空中组装的同时绕地环行,而他们则在地球上製造相关元件。
时机合适时,她在国际空间站中能看到“乙太号”。
日光照射在船身上,它远远看来像颗人造星星那般熠熠闪耀。
当“乙太号”完成漫长旅行,航行到木星并返回,最终会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为后者的固定组成部分。
👥+0回应(0)(DMCA Compliance - Abuse 投诉)
精彩评论